北京拆迁律师张兴奎 {{"http://www.doorlaw.cn".substring(7)}}
  1. 首页 > 媒体报道

法制日报对张律师代理案件的报道

作者: 日期:2021-08-09 17:41:06

拆迁补偿谈崩 成都一区政府出钱请人告自己
  
   法制日报记者 王婧


  政府出钱请人告自己。听起来难以理解,但这一幕却正在上演。1月5日,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内,对峙的两方是原告将军汽配城,被告成华区人民政府、成华市国土资源局成华分局、成华区土地统一征用办公室。而据将军汽配城董事长古魁本人透露,他之所以能够将区政府告上法庭,还源于成华区政府的“邀请”。古魁的起诉书中列明了对区政府起诉的理由:原告是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按被告要求修建将军汽配城,被告以原告是非法建筑为由,强拆汽配城,并且未能做出合理补偿和安置。拆迁诉讼常有,政府埋单却罕见。古魁的诉讼一分钱不掏,成华区青龙乡街道办事处还拿出10万元,作为古魁打官司的启动资金,借给他雇佣律师和做其它诉讼开销。据古魁说,这都是成华区委、区政府安排的。


  官员眼中的“危险人物”


  开庭当日,古魁和代理律师张兴奎一起出庭。被告区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成华分局、成华区土地统一征用办公室并无人出庭,只有代理律师坐在被告席上。为了探寻区政府邀请古魁打官司的初衷,记者随后走访了成华区人民政府。区政府外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方面不愿意发表过多意见。但在随意交谈中,这位负责人却无心说了句,古魁可是个“危险人物”。据说,古魁的“危险”,成华区政府尽人皆知。将军汽配城拆迁后,因补偿款数额无法与政府达成协议,古魁声称要炸掉政府大楼。据说,2007年夏天,古魁还去德阳一家爆竹厂打工,目的是为了学习爆破技术。两个月后,爆竹厂老板得知这一情况,赶忙劝他离开。回到成都,古魁不时到区政府门口转转。只要他一靠近区政府大门,值守人员就会用对讲机报告:“古魁来了!古魁来了!”。古魁曾多次闯入区政府领导班子的会议上。单看这些事古魁似乎像鲁莽的“黑社会”,其实他是个很有身份的人。他军人出身,曾担任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还是四川省工商联汽车汽配行业协会副会长、成华区工商联汽车汽配行业协会会长。在去年“5·12”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古魁开着声称是用于“作案”的两辆三菱越野车和装载机主动去彭州灾区救援。古魁得到周围的一些朋友的理解。庭审当天,古的一位朋友向记者表示,这次将军汽配城拆迁,让古魁先期投资的8000多万元都打了水漂儿。除了自己投资的一部分,其他2000多万元都是跟别人借的。拆迁补偿的款项根本无法偿还这笔巨额债务。古魁站在悬崖边儿上,压力太大了。王勇是汽配城曾经的租户,他给记者算了笔账,装修损失、搬迁损失等各项损失加在一起有17万元之多。而汽配城有400户这样的商家,如果加起来损失将上亿元。事实上古魁的运气也太背。短短几年时间,他竟经历了3次拆迁。将军修汽配城之前,古魁曾办了一个将军茶厂。当时茶厂占地30亩,因为成都要修三环路,茶厂两度遭遇拆迁。现在将军汽配城所在的位置,正是当年茶厂拆迁后政府给他安置的地方。


  政府邀其上法庭


  古魁认为,前两次拆迁他能理解。但这第3次拆迁,说他这个重点招商企业是非法建筑,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建汽配城是区领导同意的,开业时,省、市、区三级都有领导来祝贺,怎么又说是违法的呢?2006年5月,古魁投资的汽配城被区政府强制拆迁,他向成都市申请行政复议。同年8月,成都市政府维持了区政府的强拆决定。从2006年到2007年的一年时间里,古魁并没想过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在他看来打官司是赢不了政府的。古魁的方法是通过各种关系、渠道找主管领导理论,想给自己已经被拆掉的将军汽配城讨个说法。顶着四川省工商联汽车汽配行业协会副会长的头衔,古魁也曾通过省工商联、省人大代表做工作,希望问题能够尽快解决,得到的答复却是“相信政府有诚意解决这个问题”。努力了大半年,问题没有解决,古魁与政府沟通的信念开始动摇。他转而采取非常措施“和政府对话”,声称要炸毁区政府大楼。随后,他在区政府对面租了房子,监视政府官员的一举一动。他用政府赔偿他拆迁时损坏办公用品的125万元人民币,买了两辆三菱越野,雇人开着跟踪成华区国土分局某局长。区政府的官员自然感到压力。2007年年底,成华区政府曾多次约请古魁来区政府谈判,但谈判一直没有结果。于是成华区人民政府便派人劝说古魁起诉,把问题拿到法庭上解决。对于去打官司,古魁提出三条意见:第一,他没有钱交上百万元的诉讼费;第二,他也没有钱请律师;第三,对于政府能否不干涉司法公正他心存疑虑。2008年7月7日,区委书记接待日。当时的区委书记宋朝华当着其他区领导的面,承诺要尽力解决古魁与政府的纠纷。不久,成华区就提出出钱请古魁起诉的方案。古魁当时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接受了成华区的提议。2008年9月25日,成华区人民法院第一次开庭公开审理此案。2009年1月5日,第二次开庭,这次开庭时间长达11小时。两次开庭,已经走完质证、辩论等环节,现在只等待宣判。


  焦点:汽配城是不是违法建筑


  庭审中,将军汽配城所占土地是否违法、汽配城是不是违法建筑成为案件最主要的焦点。法庭上,古魁一方出具了2003年成都市成华区市场商业口岸开发领导小组的一份文件,上有“同意开办将军汽配城”的批复。成华区计划发展局[2003]18号文批准古魁从2002年到2003年底修建汽配城;古魁还出具了汽配城剪彩当天的录像,有多位省级领导及成华区的人大主任、区委常委副区长参加并讲话。古魁方面认为,修建汽配城,是在得到区人大、区政府、包括区国土局在内批准的,并不是擅自动工,当时还被列为成华区政府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古魁的代理律师张兴奎表示,古魁修建汽配城的土地,是当时古魁经营茶厂拆迁时安置的土地,是在政府批复后才建起汽配城。区政府的律师李启军则强调,将军汽配城属于“违法建筑”,理由是“在集体土地上修建汽配商城改变了土地使用性质,是违法行为”。他说,政府批复同意古魁开办将军汽配城和政府同意古魁使用土地是两回事。地上建筑既要获得立项批准,又须获得土地使用权。将军汽配城未获得土地使用权,那就是违法占地,违法占用的土地上的建筑物自然也是违法建筑了。此外,政府的律师还指出,2003年的12月,成华区土地管理部门发现将军汽配城进行违法建设,还派执法队前去查处,当时,董事长古魁也接受了国土执法队的调查。但是张兴奎律师认为,区里在执法时,始终没有作出认定将军汽配城是违法建筑的决定。是不是非法用地、非法建筑,汽车城是在集体土地上被拆迁还是在国有土地上被拆迁,计算的标准可是大相径庭的。目前,古魁得到的补偿是按照每平方米200元左右。如果“非法建筑”的定性能被推翻,补偿额将远不止这个数。古魁一直认为,汽配城被强拆,政府应当补偿他两亿多元,而现在补偿只有878万元,实在不公平。


  不确定的尾声

  开庭后古魁的心结似乎还没解开。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抹不掉个问号:既然汽配城是非法的,为什么当初还能作为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立项?而这起特殊的民告官也引起了法学界极大的关注。长期研究政府依法行政课题的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平表示,政府能够在遇到矛盾时,积极引导当事人走法律的途径解决,是值得肯定的。而归结到拆迁案件中,政府应当思考的是,怎样能够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做到执政为民。而企业经营者也应思考,在开办企业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经营。古魁解决不了问题就扬言要“鱼死网破”,其行为不可取。但政府在汽配城立项时能跟踪服务,及时提醒企业负责人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哪怕是在汽配城刚开始动工时就制止,矛盾也不至于发展到如此难以收拾的地步。而古魁也应反思,在开办两年的时间里为什么没有办理相关手续。
  
   【记者手记】
  但愿以后“古魁现象”少一点
    本报记者 王婧
  在法院判决之前,我们无法对古魁与政府之间的孰是孰非做过多判断,但有一些事实很值得回味:古魁经商的几年中,三次遭遇拆迁,应该说他是运气不佳的;将军汽配城曾经风光一时,号称全国第二大的汽车零配件批发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因拆迁夭折,对于一个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命运实在有点短;而在古魁讨说法的路上,成华区的相关领导频繁更迭,使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并不平坦。古魁的代理律师张兴奎说,此案有一定普遍性,可称为“古魁”现象。古魁们大多应政府招商而来,具有政府相关批文。但是在土地问题上,手续却往往并不齐备。因为“先上车,后买票”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的惯用做法。而“边走边看”也是地方政府谋求土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于是,在不同利益博弈的旋涡中,“古魁们”常常会面临土地、拆迁方面的纠纷。而这些,恰恰也是当年手续不完备留下的隐患。但是,这些手续不完备的企业又正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招商引资企业。看起来何其矛盾!无论如何,成华区政府提供援助,将古魁引向通往法院的路,应当说是给古魁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这个途径最终能否真正能解决问题还很难说。古魁说,即使官司打赢了,他也无法再在成都继续经商了,因为和政府撕破脸了,他只有选择其他地方重新开始。

以下是其他媒体的报道:

因土地拆迁赔偿问题古魁扬言炸政府成都成华区政府为彻底解决纠纷借资10万给当事人告自己———

  两年前,成都众人皆知的将军碑汽配城被政府拆迁,因为赔偿问题与政府达不成一致,企业也由此破产。将军汽配城董事长为此与政府“战斗”两年,要求赔偿损失2亿余元,如此巨大一笔赔偿费用,成华区政府无一领导敢拍板决定。为彻底解决此纠纷,成华区政府借10万元给古魁作为律师启动费,让其通过法律途径,到法院状告政府来解决。区政府、区国土资源局、土地统一征用开发办公室被推上了被告席。

  昨日,这起稀罕的民告官官司再度在成华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庭上,双方围绕“古魁修建汽配城是否违法用地”、“3名被告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政府的招商引资与古魁违法用地之间有无关联”三个焦点问题,激烈争辩了近8个小时,案子从早上一直审理到昨晚8时,法官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现场:一群债主来讨债

  上午10时,继2008年9月25日开庭后,双方再度走上法庭。原告方古魁与儿子来到了庭审现场,而被告方则是代理律师出庭参与审理。成华法院的第一法庭内已座无虚席,在众多旁听者中,大部分是古魁的债主,纷纷趁开庭之日前来讨债。“平时见不到他,只有开庭的时候才找得到人。”债主之一张女士称,本来之前与老古是朋友,好朋友反目成仇则缘起2003年老古借去的100多万欠款。“是看了政府给他的批文,相信这是一笔可以投资的项目,才借给他的,没想到却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与张女士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好几十人,“其实他人不错,走到今天,我们都感到惋惜,只是他运气差了。”谈到古魁的遭遇,作为朋友、债主双重身份的刘先生也很矛盾。“之前的将军汽配城在成都来说,还是一家众所周知的知名企业,如果不拆迁,我想现在肯定前途无量。”

  ■原告:开发领导小组曾作同意开办汽配城批复

  “2003年初,成华区市场商业口岸开发领导小组曾作出了‘同意开办将军汽配城’的批复,有了这份批复,我才开始动工修建。”原告古魁说,当时,在成华区发展计划局的一份文件中,将军汽配城在该区当年的重点项目中排名第五,而投资该项汽配城则花去了2000多万元。没想到企业运转才3年时间,则断然瓦解,政府以拆迁规划将其强制拆迁,当时按征收集体土地附属物给予计算,只获得赔偿金878万,如果按城市拆迁赔偿标准,古魁应获赔2亿元以上。

  为此,古魁一直不服,与政府“战斗”两年,要求政府还他公道。双方就此不能达成一致的原因则是将军碑汽配是否属于非法建筑?据称,当时修建汽配城时是与将军碑村9组的村民达成的土地置换赔偿,修建了一座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物。虽然是利用村民置换的土地修建,但在拆迁时已经是城市规划区的国有土地了,而且已经征收为国有两年多了,怎么会还是集体土地呢?

  ■被告:汽配城属违法建设 曾受土地部门调查

  对于原告所诉讼的将军汽配城属于合法建筑,被告方代理律师李启军强烈反对。“农村宅基地在非本村农民进行置换,属于非法建筑。”被告方表示,此外,在2003年的12月,成华区土地管理部门发现将军碑汽配城进行非农业违法建设,并下发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的通知书。当时,董事长古魁也接受了国土执法队的调查。

  “笔录上古魁回答的是没有任何规划手续……”庭审现场,被告方出示了当年古魁因为此事接受土地部门调查的笔录,上面记载了古魁当年声称没有任何手续的说法。但原告立即反驳了被告方出示的证据。“土地违法案件都是政府部门的内部资料,由被告方从自己内部拿出来作为证据,缺乏客观真实性。”原告方表示:“这种自己制作、自己保管的行为说不定就是伪造的证据。”

  此外,原告方提出,只有国土部门介入调查的情况,并没有最后的处罚决定书,这种查而不处的行为证明则是合法的。


随便看看